必一运动·跑道上的“不及格”:我那节难忘的体育课
九月的阳光像碎金般洒在塑胶跑道上,我却攥紧了校服衣角,指节泛白——今天要测800米,而我对自己的体能毫无信心。周围的议论声像潮水般涌来:“听说这次及格线提高了,你行吗?”“上次模拟考你就差点,这次别再拖后腿了。”我低头盯着运动鞋尖,喉咙发紧,仿佛能听见自己擂鼓般的心跳。
其实早在开学初,我就对体育课抱着敷衍态度。每当老师宣布自由活动时,我总以“肚子疼”“作业没写完”为由溜进教室;即使被迫参与,也是慢悠悠地走两步,看着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,我只觉得“体育有什么用?又不会考大学”。直到上周班会,班主任拿着成绩单叹气:“你们班体育平均分垫底,再这样下去,评优都受影响。”我才突然意识到,原来“无关紧要”的体育,也会成为悬在头顶的剑。
测试开始了。随着哨声响起,我跟着人群冲出去,前两百米还能勉强跟上,可到了第三圈,肺部像被火烧一样疼,双腿像灌了铅。耳边传来同学的加油声,但我只觉得那些声音越来越远,眼前发黑,几乎要摔倒。“放弃吧,反正你已经不行了。”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。就在这时,我瞥见跑道边的老师正举着秒表,眼神里没有责备,只有期待。还有旁边陪跑的同学,她一边喘着气一边喊:“再坚持十秒!我能做到,你也能!”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学骑自行车,摔了无数次才学会,那时妈妈说过:“困难就像弹簧,你弱它就强。”
咬着牙,我强迫自己迈开步子,尽管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。终于,我冲过了终点线,可计时器显示:3分25秒——距离及格线还差5秒。那一刻,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,不是因为难过,而是因为释然:我终于没有放弃自己。
接下来的日子,我主动向体育委员请教跑步技巧,每天清晨提前半小时到操场,从绕着跑道走一圈开始,慢慢增加到跑三圈、五圈。起初膝盖酸痛得睡不着觉,可当我某天发现自己能轻松跑完800米时,那种成就感比任何奖状都要珍贵。老师看着我日益红润的脸颊,笑着说:“体育不是看你跑多快,而是看你有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‘不及格’。”
如今,每当我站在跑道上,总会想起那个阳光刺眼的下午。那次挂科没有击垮我,反而成了我生命里的转折点——它让我明白,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,而是在跌倒后依然愿意爬起来,带着疼痛继续奔跑。就像跑道上的每一步,看似平凡,却藏着无限可能:只要你不放弃,终会到达属于自己的终点。
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