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一运动·(股份有限公司)官方网站

必一运动·常州体育场:绿茵场上的城市年轮

初次站在常州体育场的看台边缘,目光掠过那片被阳光晒得发亮的绿茵场时,我忽然觉得这方场地像一本摊开的旧书——每一道划痕里都藏着城市的呼吸,每一页褶皱间都刻着时光的温度。它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堆砌物,而是常州人集体记忆的容器,是岁月在土地上镌刻的城市年轮。

必一运动·常州体育场:绿茵场上的城市年轮

一、建筑的肌理:从荒芜到繁华的注脚

上世纪80年代初,当第一锹土落在如今体育场东北角的位置时,这里还是城郊的一片菜地。老一辈常州市民记得,那时工人们用独轮车推着砖块穿过田埂,汗水滴进泥土里,竟也浇灌出了这座城的活力种子。最初的体育场只有简陋的煤渣跑道和木质看台,却已是当时最体面的公共空间——周末的下午,穿着的确良衬衫的人们围坐在看台上,听广播里的评书,看业余球队踢球,笑声能传遍整个城西。

后来随着城市发展,体育场历经三次翻新。2008年奥运会前的那次改造最为彻底:红色塑胶跑道取代了煤渣,钢结构看台撑起了更大的容量,电子屏幕亮起时,连晚风都染上了现代感的冷光。但无论怎么变,中心那片绿茵始终没动——就像城市的心脏,跳动的节奏从未改变。

二、日常的褶皱:非赛事日的温柔叙事

若说赛事日是体育场的“高光时刻”,那么平日里的它更像一位沉默的老友,包容着市井生活的细碎温暖。清晨六点,退休教师李大爷准会沿着内圈跑道慢跑,鞋底摩擦地面的声音和鸟鸣混在一起,成了晨曲;上午十点,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孩子来“探险”,小手摸着看台的扶手问:“这个大碗是用来装星星的吗?”;傍晚时分,年轻情侣并肩走在步道上,女孩指着远处的灯光说:“你看,我们的影子比跑道还长。”

最动人的是夏夜的风。当暮色漫过看台,乘凉的大爷们摇着蒲扇聊天,孩童们追着萤火虫跑过草坪,晚风裹挟着青草香钻进衣领,恍惚间竟分不清这是体育场还是故乡的田野。原来最动人的风景,从不在赛事的喧嚣里,而在平凡日子熬出的烟火气中。

三、赛事的脉搏:热血与共鸣的共振

每当联赛哨响或重大赛事来临,体育场的灵魂便被点燃。去年中超联赛江苏队的主场之战,看台上橙色浪潮翻涌,球迷们举着“常州雄起”的横幅,喊叫声震得灯柱都在颤。有个穿球衣的小男孩攥紧爸爸的手,眼睛瞪得像两颗黑葡萄,当球队进球时,他跳起来挥舞手臂,泪水混着汗珠砸在球衣上——这一刻,体育场成了所有人的情绪发射器,快乐、激动、遗憾,都被放大成共同的记忆。

即便是不起眼的社区联赛,也能掀起浪花。上周六,一支由上班族组成的球队在这里夺冠,队员们抱着奖杯绕场奔跑,其中一个姑娘把脸埋进掌心里哭:“我们每周训练三次,终于做到了!”旁边观战的老人抹着眼泪笑:“我年轻时也在这踢过,现在看你们,就像看见当年的自己。”原来体育场的魔力,在于它能跨越年龄、职业,让人与人之间的心跳同频。

四、未来的回响:年轮里的新生力量

如今,常州体育场周边已崛起商业综合体和文创园区,年轻人骑着共享单车呼啸而过,耳机里漏出 hip-hop 的鼓点。但体育场本身却在“逆生长”:去年引进了智能草坪系统,雨水能循环利用;今年计划开设青少年体育培训基地,让更多孩子爱上运动。就像那些年轮,新的纹理总会叠加在旧的纹路上,却从不掩盖曾经的痕迹。

站在看台上眺望远方,夕阳给绿茵场镀上一层金边。我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来看球,他指着场边的广告牌说:“等你长大,这里会更漂亮。”如今我长大了,体育场也长大了,而那些关于热爱、关于坚持的记忆,正像年轮一样,一圈圈向外扩散,成为这座城市最坚实的底气。

常州体育场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,它是常州的肺,吞吐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朝气;是常州的钟,敲响着奋斗与团结的节拍;更是常州的魂,把无数个体的梦想拧成一股绳,向着未来延伸。当我们谈论常州时,或许该想想这片绿茵场——它默默站着,看着城市长高,看着人们老去,看着新一代的孩子在这里学会奔跑,然后带着同样的热忱,奔向更远的天地。

风又吹过来,带着青草香。我知道,只要这片绿茵还在,只要还有人愿意来这里奔跑、呐喊、做梦,常州的故事,就永远不会结束。

作者:momo119655,本文地址:https://zhouyitj.com/?id=13,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必一运动·(股份有限公司)官方网站

评论专区

留言:

在线报名

请填写您的电话号码,我们将回复您电话